發布源:深圳維創信息技術發布時間:2020-09-16 瀏覽次數: 次
但是,如果您退后一步觀望這些內容,您將發現2020年云原生將出現4大關鍵趨勢。
2014年6月,Google宣布擁抱Docker,并且開發一種全新的開源工具來管理計算基礎架構上的工作負載。
這一舉措被譽為是一場革命,以至于《連線》雜志的記者在標題上寫道:“Google開源了它在云計算領域的秘密武器!”這一工具即是Kubernetes,它將開啟云計算技術的巨大變革,并從中催生出一個龐大的技術社區。
彼時,Google、Microsoft、阿里巴巴和AWS正就云計算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,Kubernetes將在當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Kubernetes的功能非常簡單。
Docker使交付標準化的可移植軟件變得容易:只要您安裝了Docker,將您的代碼、庫和配置放入Docker容器中,即可在任意基礎設施上運行它。
現在,您擁有了一系列應用程序,這些應用程度打包在多個容器當中,并且在數據中心和云環境上的一系列異構計算機上運行。
誰來辨別哪個容器在何處運行?這種異構硬件將如何充當一臺統一的計算機來運作呢?這就是所謂的業務流程,Kubernetes將為您接管它。
當然,這一想法并不新鮮。
但是Kubernetes承諾讓開源社區從Google數十年的經驗當中受益。
Google的經驗是通過廉價的商品基礎設施來運行密集型工作負載,并從中優化。
這恰恰是許多企業的夢想,他們可以獲得Google級別的技術,在此基礎上開發他們的電子游戲。
這也成為了Google出色的市場策略。
標準化編排使用戶更容易地運行Docker化的工作負載,這將鼓勵他們過渡到Docker新范例的標準。
Docker化“云原生”工作負載比整體式傳統應用程序更易在云中運行,并且它們也更容易在云之間遷移,成為“可移植”的內容。
這意味著,企業既可以將其計算遷移到云平臺,擴大云計算市場;同時,又可以從一個云平臺遷移到另一個云平臺,人們從AWS遷移到谷歌云平臺變得更加容易。
間接地,Kubernetes云供應商的兼容性也在變得標準化。
Microsoft Azure原本采用AWS的服務,在2014年8月他們迅速擁抱了Kubernetes。
而Amazon花了4年時間才能提供托管的Kubernetes服務。
發展數年后,用戶對部署Kubernetes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;在技術方面,Kubernetes也變得愈加穩定。
在最初的POC之前,企業已經意識到運行Kubernetes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能和大量配套軟件。
Google將Kubernetes捐贈給了一個新成立的基金會,即云原生計算基金會(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),該基金會的任務是托管開源項目,以構建“全球技術基礎設施的關鍵組件”。
社區正不斷地發展壯大,一年一度的KubeCon也從1000人的小型活動演變為遍布全球的12,000人參加的大型活動。
那么,到2020年,云原生的趨勢又是怎樣的呢?一、深入企業最初,Kubernetes只是運用在一些小型POC項目當中,但現在Kubernetes已經被企業廣泛大規模采用。
在網絡安全公司Stackrox的一次民意調查當中,2019年是Kubernetes在容器編排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一年:86%的受訪者用它來進行編排工作,遠高于的57%。
但是這一調查中仍舊缺失的內容是,沒有在容器中運行,而是在傳統體系結構中保留工作負載的比例是多少。
另一方面,企業Kubernetes平臺Diamanti的說法是:“與相比,我們清晰地看到容器管理正在進入企業IT主流。
”盡管Rancher和CoreOS等公司都在為企業提供商業級別的Kubernetes解決方案,但仍有一些企業的專項技術需求亟待滿足,比如權限、治理、成本控制和集成等。
在2019年,也涌現了大量此類型的新聞:
此后不久,該項目的創始人宣布,他們的初創公司Styra啟動并獲得了1400萬美元融資。
作為代碼的合規性實質上意味著用戶能夠在代碼中定義規則,從而使他們更易于以可拓展和自動化的方式進行管理。
Kubecost解決了大規模管理基礎架構成本的問題。
預計在2020年,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級初創企業發布利用Kubernetes解決權限、治理、單一虛擬管理平臺和成本控制的消息。
二、混合云正式成為Kubernetes的一部分從一開始這一趨勢就非常明顯,Kubernetes將跨越不同的云供應商運行。
尚不清楚的是,混合云本身是否會直接出現在我們的可選擇范圍內,這一答案將取決于云供應商巨頭:他們是會選擇擁抱混合云,并允許其產品與本地Kubernetes解決方案兼容,還是需要大量的集成或膠合產品才能使用,增加用戶的使用成本呢?在Microsoft這一意圖非常明顯,Microsoft Azure是最早提供混合云的主要云供應商。
自2016年以來,Azure Stack已允許用戶使用類似于Azure的技術來運行私有數據中心,并通過通用界面將客戶的Azure連接到公有云和私有云。
直到11月預覽Azure Arc時,它才不包含Kubernetes產品。
用戶現在可以跨Kubernetes集群運行容器,無論它們位于Azure,其他云還是私有基礎設施上,并通過通用的Azure界面管理所有容器。
Amazon也在底加入這一隊伍,現在正逐步推出AWS Outposts。
這一產品將組合Amazon硬件/軟件堆棧直接放置到客戶的數據中心,以與AWS進行交互。
Google似乎一直不愿意接受混合云技術,直到去年。
Google于4月推出了Anthos套件,用戶可以使用它的Kubernetes解決方案——Google Kubernetes Engine(GKE)的優勢,無論集群托管在Google或任意一家云供應商還是辦公場所。
2019年是混合云獲勝的一年,現在它已經獲得了三個云供應商巨頭的支持。
混合云Kubernetes將于2020年正式推出。
這也意味著Microsoft和其他云供應商相比優勢正在逐漸消失。
這是一個大問題,Microsoft的云產品在許多方面都比其他云供應商差,機器學習不如Google,云平臺種類不如Amazon。
三、云原生的安全性即便Kubernetes已經被企業采用,不限于POC,并且可以在多個環境中運行。
然而,Kubernetes在安全性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。
原來在安全程度較低的POC項目當中,部署測試運行良好,但是一旦換至生產級別的計算運行則需要更高的安全級別。
為了滿足這一需求,新一股的網絡安全創業浪潮正在崛起。
近10年的趨勢顯示,開發人員和運營團隊已經轉向了敏捷和DevOps范例。
這意味著代碼的發布頻率很高、周期很快,部署也很快。
持續的代碼發布和持續的代碼部署,這一切將變為增量或者是連續式的。
網絡安全也應該是連續的。
舊的使用筆測試器測試代碼的方法已經不再起作用了,持續更新的軟件需要持續的網絡安全。
另一種大趨勢是將網絡安全某種程度上掌握在開發人員自己手里。
隨著部署到生產環境越來越多地掌握在開發人員手里,而不是掌握在脫離開發的運營團隊手里,開發工具讓開發人員控制和提高其應用程序的安全性是合乎邏輯的。
這些新聞也證實了以上兩個觀點:
Anchore獲得2000萬美元的融資,用于構建“旨在Kubernetes本地上運行的全面容器安全平臺”。
在作為美國國防部DevSecOps參考架構的要求添加之后,它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驗證。
希望將來有更多幫助開發人員評估其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工具出現,并且將云原生安全的內容交給相關的專家進行完善。
四、邊緣計算在過去兩年里,我們聽到了許多關于“邊緣”的消息。
我們所處的時代,連汽車和冰箱都是計算機程序,數據傳輸量也在不算增長,那么為什么不在靠近數據的地方運行計算呢?何必再到數據中心去完成呢?在邊緣進行計算,然后再將計算結果集中在一起,既可以減少帶寬需求,又可以提高安全性和隱私性并優化其計算使用的過程。
事實上,包括Kubernetes在內的軟件棧并不一定要在數據中心之外的異構計算環境上運行,例如智能手機或者智能手表,它們通常功能較弱,并且能夠處理較少的開銷。
那么,我們如何處理這個堆棧呢?2019年有許多相關的新聞,包括:
Virtual Kubelet 1.0,一個允許您將Kubernetes擴展至無服務器的容器環境尤其是邊緣基礎結構的系統。
堆棧的邊緣已經成熟,預計電信公司或設備提供商會陸續發布重大的消息。
這四大關鍵趨勢將在2020年重塑云原生,2020年是令人興奮的一年。
Copyright © 2021 深圳市維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