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源:深圳維創信息技術發布時間:2020-10-26 瀏覽次數: 次
普通民眾開始發現,以前只出現在電影中的人工智能AI,原來已經觸手可及。
此后,人工智能行業長期處于投資風口。
至2018年,該行業已在世界范圍獲得93億美元風投。
AI甫一出現,就致力于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,甚至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。
但這種生活方式較之從前,是更好了,還是更壞了?近日,科技巨擘亞馬遜就爆出丑聞,其旗下智能音箱Echo的智能助手Alexa正成為監聽用戶私生活的工具。
Echo是亞馬遜在2014年推出的智能音箱,做為該領域的開山鼻祖,智能語言交互技術被首次植入傳統音箱中。
該設備始會終處于打開狀態,隨時準備接受各種指令,然后由虛擬助手Alexa發出信息。
這次涉事的語音系統Alexa,不只運用于Echo型號,還運用于Eho Dot、 Echo Spot等其它亞馬遜智能音箱。
據國外統計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2018年智能音箱市場統計數據,亞馬遜為該市場霸主,共占據30%左右的市場,其中Echo Dot賣出220萬臺,Echo共賣出140萬臺。
而這幾款智能音箱的運用場景多為私人住宅。
粗略算來,端坐在家中就莫名陷入了“竊聽風云”危機的亞馬遜用戶,大概有近千萬人。
2、據彭博社報道,竊聽用戶與Alexa對話的團隊由亞馬遜員工和一部分外包員工組成,他們來自波士頓、哥斯達黎加、印尼,總人數達到千人。竊聽流程包括錄音、轉錄以及注釋。
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小,不但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9小時,而且每人每班需要分析的錄音片段,高達1000條。
對此,亞馬遜解釋,“我們只標注了一個非常小的Alexa語音記錄樣本,目的是改善客戶體驗,人工培訓智能語音助手&helpp;&helpp;而且工作人員無權訪問到被監聽人員的身份。”總之,亞馬遜內部的這種行為,受到“多因素認證以限制訪問、服務加密以及控制環境審核”的保護。
盡管如此,對個體客戶而言,他們的許多私人聲音片段,還是暴露在了陌生人——亞馬遜員工的監聽之下,比如,一位女士洗澡時走調的歌聲,以及一個孩子尖叫著尋求幫助的聲音。而對于后者,亞馬遜表示,他們有標準的處理流程。但更常見的情況是,公司告知監聽員工:干預此類事件不是亞馬遜的工作。
亞馬遜輕描淡寫的解釋并不能表征所有事實——這并非亞馬遜智能音箱首次泄露個人隱私,早在去年12月,德國媒體就曝光了當地一起類似事件。
去年8月, 今年8月德國一名亞馬遜智能音箱用戶根據《通用數據保護條例》要求亞馬遜提供自己的個人活動語音數據時,意外接收到亞馬遜給他發來的 1700份陌生人的錄音。
憑借這些錄音,基本可以“拼湊”出一個人的生活細節和個人習慣。
比如,一個人待在家里的事件要比待在外面更長、家里機頂盒打開的頻次、生活中總是出現同一位女性&helpp;&helpp;讓人細思極恐的是,德國媒體試著用錄音中的海量信息碎片還原用戶畫像,最后居然能夠確定其中兩位用戶的身份!雖然事后,亞馬遜強調這只是個別工作人員失誤的孤例,但這一事故表示我們由來已久的一個擔憂正在變為事實:人工智能時代,所有人都在“裸奔”。
更讓人吃驚的是,英國安全研究院的Mark Barnes還曾向公眾科普,利用亞馬遜本身的產品漏洞,只要在2017年之前出售的Echo音響上安裝惡意軟件,黑客就可以把智能音響變成遠程竊聽器。
對此,這位安全專家給大家的建議是:最好不要買二手Echo音響。
3、亞馬遜在Echo智能音箱和Alexa智能助手的營銷和隱私政策材料中,都沒有明確表示過有人會聽到用戶和Alexa的談話錄音,只是在常見問題解答列表中語焉不詳地提到一句“我們使用您對Alexa的命令來訓練我們的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系統”。
除了亞馬遜,谷歌、三星微軟、蘋果、京東、小米、阿里、京東等國內外巨頭都有智能音箱產品線。
客觀來說,只要在互聯網環境里,這些產品就都有泄露客戶隱私的可能性。
設定鬧鐘、點播音樂、詢問天氣、查找路線,這是智能音箱最常用的幾個功能。
而僅憑著幾個功能,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作息時間、音樂喜好、活動半徑等極其個人的信息。
并且,不只是智能音箱,在當今社會,智能手機、電腦、各種APP、朋友圈都有可能泄露你的蛛絲馬跡,而有的“有心人”很可能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借此偷窺你的生活。
發展人工智能的初衷,應該是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,但科技的發展就仿佛雙刃劍,我們的生活更方便、更有趣的同時,危險也增加了。
在這個時代,需要謹記:再圖方便,也要保證安全第一。人類應當避免這樣的悲?。罕鞠氘斂萍嫉男磐剑瑓s不小心成為了其囚徒。
Copyright © 2021 深圳市維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